2023-07-03 01:43:30 来源 : 文汇网
在洗洁精中倒入过氧化氢和碘化钾,不一会,黄色泡沫从细小的三角瓶口喷涌而出,如同一道喷泉,这就是风靡全球的大象牙膏实验,也是上月初以技术服务交易的方式达成的全国科普交易首单中的“开场实验”。
【资料图】
今天是暑假第一天,在上海市科协的指导下,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联合全国科普交易首单中的交易双方——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联合科萌文化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神奇的化学》线下课程项目组,将《神奇的化学——“大象牙膏”实验》公益课程搬到了被誉为科学殿堂的上海科学会堂之中,来自全市14组小学生家庭参加了活动。这也是项目首单交易后的第一场线下活动。
开场实验“大象牙膏”实验有深意
穿上白大褂、戴上蓝手套、戴好护目镜,小小化学家的第一课需要仪式感。只见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陆佳燕博士从容不迫地将碘化钾、双氧水倒入三角瓶中,黄色泡沫涌出瓶口。同样的配方,不同的浓度,第二次演示时,黄色泡沫如同喷泉般喷出瓶口,引起孩子们一阵惊呼。
到了自己动手的时候,一位孩子将准备好的溶液倒入器皿中,另一位拿着表秒,记录下泡沫冲出瓶口的时间。在所有人都动手体验完毕之后,陆佳燕才将“大象牙膏”的原理娓娓道来。原来,不同反应物的浓度、水温等因素都会影响“喷泉”高度。
“挑选‘大象牙膏’作为孩子们的化学启蒙实验,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该课件的研发负责人、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副研究员黄少胥说。“大象实验”被美国《连线》杂志评选为十个让人惊讶的化学实验之一,它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科学最好的催化剂。
据了解,《神奇的化学》作为2019年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的相关科普成果,曾在徐汇区建襄小学的科学课堂上“试水”,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此次线下课程和“试水”相比,增加了对照环节,孩子们将体验三次“大象牙膏”实验,深刻理解实验中的变量,让孩子学会通过比较和分析,初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激发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科学教育加法的关键是孩子喜欢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是科普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看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关键就是推出一批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增加高质量的科学供给。市科协将“科普首单”带进科学会堂,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一次尝试。
今年上海科技节期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神奇的化学科普线下课程和课件开发”项目,以技术服务交易的方式与上海科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创了“沪科普”上海科普交易专板的“首单”。得知这一消息后,市科协立刻和双方联系,促成了科普“首单”落地暑假“第一课”。
“‘首单’以市场的方式证明了科普产品的‘含金量’,我们相信它能够吸引孩子,毕竟科普的首要任务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引起科学兴趣。”该负责人表示。
在实验过程中,黄少胥还有意外收获。他发现有几个孩子对化学有很强的领悟力,为了抓住“好苗子”,他说发现有天赋的孩子时,他们会邀请孩子到有机所的实验室来参观,孩子们甚至可以留下和科学家一起做科研。
市科协将推出更多高质量科普供给
“拿起烧瓶掂量掂量分量、看着泡沫咕噜咕噜涌起、掐着表秒计算时间……化学就是这样一门需要动手的科学,只看书本知识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课程尾声,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姜雪峰对活动做了总结点评,他希望孩子们有更多动手做的机会。
作为全市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市科协拥有一批热衷于做科普、且会做科普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院士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邀请国内科学家为沪上中小学科学教师授课、组织学生走进大科学装置、500强企业……以人才为依托,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正在展开。
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市科协针对基层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对接和交流,本次活动就是落实调研结果和服务基层科普需求。“首单”变“首课”也是市科协强化高质量科普供给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全新形式的科普活动,邀请全市青少年来“尝鲜”。
作者:沈湫莎
图片:市科协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