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04:23:45 来源 : 个人图书馆-茂林之家
安史之乱爆发后,随着战事的发展,逐渐变成帝国西北边军和东北边军的对决。而之前并不显眼的朔方军逐渐崛起。
(相关资料图)
在756年叛乱刚爆发时朔方军在太行山东侧不断骚扰安史叛军的侧后,李光弼率军多次与史思明野战也取得了胜利。郭子仪和李光弼领导唐军让叛军在河北和洛阳之间疲于奔命。此时由于安西军人数少,陇右军在潼关被玄宗一波送了。朔方军成了唐朝的中流砥柱。
58岁才获得圣眷的郭子仪堪称大器晚成
756年7月肃宗灵武登基后。郭子仪立刻带领朔方军到灵武表示效忠。这份从龙之功是朔方军和郭子仪后来稳居朝堂最大的政治基础。平心而论,郭子仪的军事战术素养在牛人遍地走的盛唐并不出众。朔方军在唐代边疆的一众边军中也不算太出彩。但是时也命也,在高仙芝、封常清被砍,哥舒翰和陇右精锐在潼关被一波送走,唐肃宗不得不倚靠这支部队。
郭子仪等朔方军领导在平叛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声望。不光是唐军,叛军和回纥吐蕃的首领也对郭子仪、仆固怀恩等敬畏有加。
能屈能伸的郭子仪领导唐军执行收复两京策略。
李泌
肃宗继位后为了尽早巩固帝位,放弃了李泌的以两京为诱饵,让叛军千里奔波的“两厢战略”。坚定的执行了收复两京战略。
唐军从756年底开始向关中以西集结。期间唐军经历了陈涛斜、武功、永丰仓、清渠数次失败。郭子仪的一个儿子在永丰仓之战战死,仆固怀恩只身潜回朔方军大营。757年4月清渠之战唐军更是被安守忠、李归仁的骑兵杀穿。
香积寺之战的李嗣业
不过唐军没有再失败的退路了,等集结了西域的雇佣兵和回纥的精锐骑兵后。757年9月终于在香积寺战胜叛军主力,紧接着10月在陕州附近再次击败叛军收复两京。作为两场战役的总指挥的郭子仪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邺城惨败背锅
收复两京后,唐军没有再接再厉马上北渡黄河解决安庆绪。而是在新收复区域进行叛徒的甄别和惩戒。待到758年9月~759年2月的邺城大战时。李唐皇帝搞平衡的老毛病犯了,9节度征讨邺城居然不设置总指挥,连皇子也没有派。最后被史思明抓住机会一举翻盘。唐军再次败退到黄河以南。
9节度战邺城,唐军输掉了本来的收官之战
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郭子仪背锅免职,安史之乱第二阶段唐军指挥由李光弼接任。
平定兵变。
761年因为粮饷问题,唐军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兵变,唐肃宗不得不请郭子仪出山,带着钱粮恩威并施平定了这次兵变。
郭子仪的老搭档李俶此时已经改名李豫,在激烈斗争杀死兄弟和张皇后之后继承皇位。郭子仪刚平定了各支精锐唐军的哗变,在军中地位和威望急剧升高。唐代宗并不准备重用这位老搭档,而是打算拿他立威。发配去给肃宗守灵。
仆固怀恩叛乱。
763年中安史之乱结束后,仆固怀恩送回纥人回老家。北行的路上遭到了太原守将辛云京的怠慢,脾气大的仆固怀恩气不过把事情闹到唐代宗那里。最后在众人诬蔑的情况下,把一次小的军事摩擦搞成了仆固怀恩带着一部分朔方军造反了。
仆固怀恩,我本来不想造反,都是被逼的
为了缓解事态,代宗请郭子仪去前线。郭子仪到了前线后朔方军很多将士都放下武器。这些人原就是郭子仪的部下,他们纷纷说:“我们跟从仆固怀恩造反是不义的行为,我们有什么面目见汾阳王!”郭子仪擒杀叛军中作恶多端者十四人,杖三十人,河中遂定。
吐蕃入寇
763年11月吐蕃入寇,内乱刚结束的唐朝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赋闲在家的郭子仪被火速召回充当救火队长。此时的郭子仪已经67岁高龄,古代这个岁数已经是半截入土的年龄。但是有赖于年轻时军旅生涯锻炼出来的好身体,还在关中北面监督修陵的郭子仪收到诏令火速南下,义无反顾的走上第一线。
吐蕃因为深入京畿要地,周围又是源源不断赶来的唐军,在占领长安2周后吐蕃就草草退兵了。
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的叛乱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卷土重来,联合了回纥和吐蕃两股势力南下。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乱。
好在仆固怀恩在进军路上就病亡,在这个时机下郭子仪利用回纥与吐蕃内部矛盾极深,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让两部退兵。
代宗让自己的亲信程元振稍微露出点猜忌的意思,郭子仪立即主动请辞。连祖坟被扒这种事情,郭子仪也轻描淡写的化解过去了。
从这一系列的政治上起起伏伏,和诸多细节的表现上看。老郭是唐代历史上的难得的政治、军事、情商都出类拔萃的人。不论结果,一心为国而且手段、态度都是丝滑无比。难得的是郭子仪的家风还比较正派,真正做到了公忠体国。侄子是末代安西都护郭昕,孤军戍守西域40年。郭家因为和皇室联姻,郭家的恩宠一直持续到9世纪。
郭子仪确实能称得上大唐的中流砥柱,是为大唐续命的人。
飞鸟尽良弓藏与郭子仪的完美结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执掌了大半辈子的朔方军的惨淡下场。在八年的平叛岁月中,一次次战役和安史之乱后仆固怀恩带领灵州朔方军和河东朔方军同室操戈。朔方军的老兵损失极大。代宗即位之初郭子仪就日益紧张的西部边境形势给唐代宗上书一封,希望对朔方军进行补充以应对西部越来越猖獗的吐蕃人。
两支朔方军同室操戈
但是代宗显然不希望这支战功卓著的部队继续做大。而是把他们继续放到陇山、灵武的第一线消耗吐蕃人的进攻。
诸多朔方军大将被贬,命运凄惨安史之乱结束后荆襄的来瑱非常想学郭子仪,但是安史之乱8年他在荆襄地区把部队带的“太好”,基本把该地区原来的唐朝军政架空了,南阳一带实际成了一个军区,其部下乐意受他管制。即使他交出兵权去长安,他的部将依旧把持着当地的军政。
然后皇帝骚操作来了,直接把来瑱弄死了。这样不仅没有收回荆襄地区的兵权。还让来瑱的部下梁崇义直接自立为节度使。
来瑱被冤杀是后来朔方一系将领不听朝廷调遣的导火索
最终带领唐军平定史朝义的仆固怀恩没有善终。仅仅是因为一次小的冲突最后被搞成谋反,反而晚节不保。很大的原因也是来瑱事件造成的。仆固怀恩没法辩白又不敢回长安,干脆反了。
同样受这次事件影响的还有李光弼。李光弼在安史之乱后期的邙山之战中战败,丢了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从朔方节度使被平调去当了河南节度使。后来唐代宗召唤李光弼入京师,他既不敢入京,也不敢公开抗命,最后只能拖延。最终,一代名将李光弼在安史之乱结束后1年就忧郁而死。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安史之乱以后西部边境的吐蕃人势力强大,多次入侵关中,甚至一度攻破长安。为了对付吐蕃人,河中(山西运城盆地)地区屯驻的朔方军主力移镇关内,以邠州为基地,并且仍然控制着拥有丰富盐池的河中地区和原先的驻地灵武一带。
吐蕃压迫下,长安西北的朔方、安西军防御形势
这个时候关中西部到陇山宁夏一带。平叛功臣的朔方军、安西北庭军继续拱卫以长安为中心的京西北地区。朔方军和安西北庭军以邠州为中心一北一南拱卫长安。但是之前安史之乱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代宗对两支功勋部队都表达了赤裸裸的歧视。
朔方、安西的部队在安史之乱后还在长安西北和吐蕃鏖战
唐代宗一直加强神策军的待遇和补给,作为天子直属的野战部队。神策军的装备待遇都是高人一等。而朔方军差了一截,同样作为功臣的安西北庭军亦如此。这种偏袒作为功勋旧将帅的两支部队看在眼里,心里更加不忿。
建中二年郭子仪病逝,新即位不久的唐德宗开始进一步分化打压朔方军。这种不信任甚至让没有啥文化的大头兵都有切肤之痛。这种际遇落差难免会使外镇将士的心理产生波动,并最终诱发其做出不利于唐廷的过激行为。
泾原兵变时,关中乱成一锅粥。朔方军的一部分将士在待遇不公的激愤之下,由李怀光统帅叛乱并失败。
其他的朔方军由朔方军旧将浑瑊统帅。此后的朔方军虽然仍是一支强大的边军,但在政治上再也没有了肃宗、代宗两朝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难兄难弟的安西北庭军和朔方军一样,从西域舍家弃业来到中原平叛的安西军在安史之乱后逐渐沦为炮灰“角色”被安排在最危险对吐蕃的第一线。
安史之乱后,安西军先救援西北,在长安被攻破后又千里驰援
安西军主力先是被安排在湟水流域,不久吐蕃破关入寇长安。安西军千里回援,战后然后被安排到了邠宁(陕西彬县)与朔方军配合防御吐蕃。之后代宗一朝吐蕃每次入侵,朔方军在北安西军在南都顶在关中防线的第一线。768年安西军驻地再次西迁到了被破坏的一塌糊涂的泾州。779年再次被调往更加破败的原州(宁夏固原)。
安西北庭军家属艰苦的边塞生活
安西北庭军多年来四处征战,伤亡很大。老领导高仙芝、封常清安史之乱伊始就被杀,另一位李嗣业战死邺城。很多军属也跟着部队在大唐各地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一直干脏活累活。
到了代宗朝和德宗朝前期,安西军的两个老领导马璘、段秀实多次和朝廷委婉的提出了部下多年东迁西走,积怨日久,已经有了兵变的苗头,需要提高待遇加以安抚。但是德宗秉承不解决问题就换人的原则,空降了新领导杀掉了闹事的官兵。
泾原兵变,差点要了唐德宗的命
终于德宗遭报应了,在德宗调兵准备解决关东藩镇的时候。后方换防的泾原兵兵变了,由于主力都被调走,长安很快被兵变的士兵拿下。多年的愤怒爆发,士兵以杀皇帝为宗旨,打下长安后马上掉头去追出逃的皇帝,把皇帝堵在乾县。德宗费了很多功夫才解决着这一系列变故,最后关东削藩也削不了。
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最后也是落到个被裁撤的下场。
安史之乱后期,官军作风就变得非常残暴
每当回顾这段历史,总觉得李唐三代领导人不干人事。不过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战力彪悍的边军如果不能开边获得战利品而枪口对内的话,会变成一个非常强的破坏力量。在安史之乱后期,由于忠君爱国的老兵死伤太多,官军的军事素质也大为下降。在收复失地的时候“多行不法”。
有威望的老领导像郭子仪、马璘这样的才能压制。一旦这些老将军过世了,朝廷很难用封建道德框住这些兵士,只能用金钱赎买士兵的“忠诚”。而此时朝廷财政紧张只能区别对待。朝廷对待神策军和其他边军厚此薄彼的态度没办法让边军信服了。边军不停的兵变和摆烂,皇帝只能更加优待神策军造成更大的不公平。最终酿成泾原兵变这样的滔天大祸。
安史之乱后,由于国力大损,大唐西北的门户大开,西域故地被吐蕃回纥占领,东北又是一堆不听话的藩镇。昔日在内陆人去西北开边获得军功,取得封侯战利品,全家阶级跃升的途径很大程度关闭了。这种变故导致连盛唐时大量涌现的边塞诗人也不常见了。
我们看看白居易的“吐槽”诗句。
“平日安西万里疆域,今日边防在凤翔”。
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增量没了,只能卷存量。在这种残酷的资源竞争下,皇帝也只能顾着眼前的安全,加强直属部队,对昔日的功勋人员置之不理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