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02:00:09 来源 : 凤凰网
文/陈子怡
8月23日,
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处暑到了。
三伏天已经结束,
昼夜温差越来越明显,
出门就能和秋风撞个满怀。
初秋带来的这份清凉惬意,
你感觉到了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在古人的气象记录中,
处暑后天气就会渐渐转凉
因此也有说法
将“处暑”理解为“出暑”的日子。
由此可见,
这个节气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提醒人们天凉降温,
也该收起扇子、注意添衣了。
老人们也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此时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这时候视野开阔,
老鹰往往能大量狩猎。
不过与往时不同的是,
鹰隼并不会马上吃掉猎物,
而是会将猎物一排排摆在家门前,
看起来就像是在对天“供奉”,
比喻为“祭”非常形象。
“二候天地始肃”,
一岁一枯荣,
万物凋敝的季节开始了。
古人认为秋天有股“肃杀之气”,
旧时候规定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死刑都留在这时“秋后问斩”,
就是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
“三候禾乃登”,
与秋天带来的萧瑟体验相反,
田间的稻谷麦苗,
此时终于到了丰登收获的时候。
拜土地公、投入到秋收的农忙中,
对于最朴素的农人来说,
秋天没有那么多的愁绪,
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收获时节。
除了五谷丰收,
农历七月中旬的这段时间,
也是鸭子最肥美的时刻。
鸭肉性寒润燥,
最适合在初秋吃,
调节“秋老虎”余温带来的燥热。
白切鸭、子姜鸭、烤鸭……
没有一只被饲养得肥美的肉鸭,
能够“平安”过完处暑后的日子。
处暑后天气逐渐转凉,
临近七月十五中元节
祭祖的重要日子。
民俗文化中,
对“七月半”祭祖极为重视,
往往比公祭清明节还要庄重。
处暑前后,
除了秋意萧瑟万物肃杀,
也更多了一份对故人的哀思和怀念。
许多地方在农历七月中旬时
有着放河灯的传统。
彩纸做船帆,
将点燃的荷花灯放在河中,
这盏承载着思念的飘摇小船,
就会顺水去到很远的地方。
给予已故者怀念与敬重,
是我们的祖先
能够超越死亡焦虑的智慧。
“自古逢秋悲寂寥”,
看着原本苍翠的草木枯萎,
难免催化“悲秋”的感觉。
这种“多愁善感”
是普遍存在的情绪变化,
也是潜在的健康“杀手”。
如果你有些
情绪不佳、活力衰减的感觉,
要及时注意调节,
维持身心健康才最重要。
处暑之后天气转凉,
你的身体需要慢慢适应这种变化,
这时候,
有些“秋乏”的体验
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从处暑开始,
你可以理直气壮多睡懒觉、养精蓄锐,
尽快适应这种夏秋交替的感觉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