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关注:区分快乐和意义

2023-07-04 11:43:31 来源 : 培风客©

在一个领域太卷、太深入,一方面容易让我被迫内卷提高自己水平,另一方面我觉得就像这几年的市场一样,你要搞点绝对收益,其实不难,但你要每年都搞点相对收益出来,就太难、也太卷了。

其实我自己也在思考,金融其实是一个完美的副业,自己炒炒期货、股票其实很开心,但我越来越觉得它不是一个完美的主业。人还是要追求一些永恒的东西,一辈子玩数字游戏实在也没意思。而且我以前一直有个原则:任何一个行业一旦被中国的高考状元们盯上,距离巅峰差不多就4~5年的时间。过去的建筑业,计算机都是如此。金融何德何能可以例外呢?

当然,这种时候你有两种思路:


(资料图)

扛过一个周期的下行,在出清中坚持下来,然后下一个周期上行的时候你就是大佬了;

永远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周期下行?敬谢不敏!

我觉得这两个都没错,我各自都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但核心是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个能够坚守周期底部的人,还是你喜欢永远追最好的beta?当然,中国的这个周期有可能很快很快,我还记得2016~2017年互联网依然是核心行业,然后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然后又变成了中流砥柱之一,到现在也不到7年时间。所以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我觉得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最后也说一嘴关于七月份市场的思考吧,我觉得目前市场波动率太低了,然后一些之前的假设其实出现了松动,无论是经济的讨论,还是人行的人事变动,不管你怎么想,在这么多假设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的波动率依然很低,这就足够你警惕了。

好了,我们今天不聊市场,我们从下面这个图说起,来自《幸福的方法》这本书。

首先第一点,快乐和意义必须是分开的,如果你不认可这一点,那么今天的文章就毫无价值了。

什么叫做快乐和意义是分开的呢?就是你必须承认,有些事情很快乐,但其实没意义,然后有一些事情很有意义,但它就是不快乐。

比方说,你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躺在床上发呆,这个事情可能是很快乐的,但它没意义。如果你一定要说“我现在休息好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这就是发呆的意义”,那你就不是这篇文章的受众群体。

比方说,如果你为了参加一个考试努力复习,这个事情是很有意义的,但它大概率不快乐。如果你一定要说“我复习是为了长期的收益,我虽然苦但我是快乐的”,那你也不是这篇文章的受众群体。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些话有道理,但又有一点没道理,看起来似是而非,那你就是这篇文章的受众群体。在本文中我会分享几种技巧,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使用他们去更好地校正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快乐?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哲学问题,我对此没有一个完美的回答,但我有一个很讨巧的解决方案:你可以把所有短期让你感到爽的合法事情,定义为你的快乐。换句话说,快乐就是所有可以让你在当下合法分泌多巴胺的事情。

因此快乐的定义可能是非常多样化的,有些人喜欢吃辣的,那么辣子鸡可能就是他的快乐,有些人喜欢爬山,那么下海对他来说就不是快乐。之所以要强调短期,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混淆了短期快乐和长期快乐。

比方说,有糖可乐可以给大部分人带来短期快乐,无糖可乐给你带来的短期快乐少一点,但你考虑到自己六个月后的体重,你有时候会骗自己说,无糖可乐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这就不对,因为在一个糖不会让人长胖和不健康的世界里面,我觉得不可能有无糖可乐这种东西。

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呢?因为我觉得人生是无数不连贯瞬间的合集,就是说,你40岁的时候,没法体会你20岁的快乐,你20岁的时候,无法想象你40岁的快乐。或者换句话说,20岁的你和40岁的你可能是两个除了名字相同之外截然不同的人。

因此就像之前说的,人不一定存在一个可以贯穿一生的快乐来源,因此你追求的快乐应该是短暂的。当然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生最小的细分单元应该是多少?我的感觉是甚至可以是一天,我看过很多人,一天之内大喜大悲,人生的意义一个晚上之内就改变。

所以我觉得快乐就是当期的,他可以是因为过去或者未来而引发的当期的快乐,我相信一个人说,他因为20天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现在快乐,但我不相信一个人现在告诉我说20天后的自己一定是快乐的。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意义?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更难,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都是永恒的难题,但我也有一个讨巧的定义方法,你可以把意义当作是快乐的线性外推。意思是,所有你觉得在未来会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你当下的意义。

比方说有些人的意义是为了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你其实假设的是:在未来某个时候,当你看到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时候,你觉得那时候的你会感到快乐。

人类最伟大的一群人,就是为了别人在未来的快乐,牺牲自己在当下的快乐。我想大部分的父亲母亲可能都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意义?是因为我觉得人生的意义是自我定义的,每个人的出生环境,生长环境和喜好都不一样,那么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所有人一致的意义。同理,相同环境类似性格的人,可能拥有类似的生活意义。我不相信人类存在一个终极意义,因为死亡是所有人统一的结果。在这个统一的结果下,我们只有两种可能:

以结果作为意义,那么所有人的意义都是悲观的;

以过程作为意义,如我上面所说,那么虽然结果是悲观的,至少过程中存在乐观。

我觉得第二种好歹给了我们一些生活的希望,所以我相信第二种。综上所述,我之所以觉得中长期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是因为在更长期里面,我们都死了。我不相信死亡就是我们活着的唯一目的。

所以你不难发现,上面这个四象限变成了:

追求长期快乐的时候不放弃短期快乐:自我成就;

追求长期快乐,短期忍受痛苦:奔波劳累;

追求短期快乐,放弃长期快乐:享乐主义;

放弃短期快乐,放弃长期快乐:虚无主义。

所以对于这四类人来说,他们的风险是不同的,而且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四类人并无优劣之分。我相信你看完后就明白了。

1. 自我成就的人要防止黑天鹅和范式变化。

这是最幸运的一群人,他们的短期快乐就是他们的长期追求,举个例子,如果张三最大的快乐是吃到好吃的麻婆豆腐,然后他的工作是做麻婆豆腐,那么他自然觉得,他的快乐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不要觉得这个例子很幼稚,如果你把这个例子变成,李四最大的快乐是踢球过人,然后他的工作是足球运动员,并且决定退役后做足球教练。那么他肯定是快乐的。

那么李四如果在运动生涯中受到了不可逆的伤病,那么他一切美好的设想都没了。

或者以我自己为例子,我觉得投资赚钱是个很爽的事情,然后我也觉得金和铜的投资持续了5000年,没理由未来我就做不了。但确实如果AI足够牛X,就没我什么事情了。

所以如果你成功把短期喜欢做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事业,那么你最需要担心的是这个事情本身不存在了怎么办。一般来说,自我成就的人都会选择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但如果你理智一点,你会发现如果有一个事情你非常喜欢,你其实反而应该分散风险。因为你喜欢,所以你投入会巨大,而不确定性永远存在。

2. 奔波劳累的人必须确定自己的长期追求可以实现。

如果你为了长期的快乐,牺牲了短期的快乐,那么有且只有两种可能性:

你知道自己短期快乐是什么,但你放弃了,你追求长期的快乐;

你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短期快乐是什么,所以你追求长期的快乐。

第二种是非常常见的,大部分以赚钱为目的的人,其实是很理性的,因为钱是自由等价物,所以如果你暂时找不到短期的快乐,那么最合理的做法就是追求一个一般等价物,这样你以后找到自己快乐之后,什么都可以买得到。

所以如果你问一个人喜欢什么,他如果回答不出来,那么他大概率会比较刻苦,所以我一直觉得,在简历上写不出自己爱好的人,可能反而是更好的员工——但我非常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大部分面试官,其实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以赚钱为目的的人来说,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需要注意一下,就是你要确保自己的长期快乐,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比方说,如果你的长期快乐是45岁之后周游世界,这个就没问题,但如果你的长期快乐是45岁之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陪自己周游世界,这个很有可能就会出大问题。

第一种人其实非常伟大,大部分父母都是如此,把子女的成功定义为自己长期的快乐,然后牺牲了自己短期的快乐。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父母的付出很多时候都是无法回报的恩情。

但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就是你也得确认自己的长期快乐是能够实现的,比方说你发现自己的儿子女儿就是无法实现自己给他们设定的人生目标,那你也得接受。

3. 享乐主义的人最好多一点对未来的信心。

短期的快乐不一定就是长期的快乐,比方说我小时候给我一个PS游戏机,我就很开心,现在我什么游戏机都有了,我反而不开心。所以人是会变的,年纪的变化、心态的变化、社交群体的变化,都会让你的快乐发生变化。

比方说小时候我就喜欢吃扣肉,长大了后我发现它太腻了,这属于消化能力退化了,改变了我的口味。

或者说我小时候喜欢米粉,因为我觉得碱面太硬了,现在我喜欢面条,因为我觉得米粉太软了。这属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改变了我的口味。

我觉得享乐主义的人也有两种可能性:

不知道自己未来喜欢什么;

知道自己未来喜欢什么,但觉得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我觉得第一种其实是很理智的,换句话说,我觉得所有自我成就的人,其实都有点盲目。但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最理性的人往往不会成就最伟大的事情。

因为很简单,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多了,你怎么知道自己现在的看法和未来10年的看法一模一样。这其实是一种悲观的理性。所以享乐主义的人选择活在当下。

第二种人是比较悲观的,就是他大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不相信自己在未来可以拿到,无论是自己的不确定性,还是环境本身的不确定性。这种悲观其实也是理性的,但比起第一种享乐主义来说,他会稍微多一点痛苦,就是多一点放纵情绪在里面。

所以对于享乐主义来说,很多人劝导的方法完全是南辕北辙,都喜欢给他讲什么人一定要努力才能获得快乐。享乐主义的人比任何人都知道怎么获得快乐,他们担心的是未来能不能一直获得快乐,或者短期的快乐能不能延续到未来。

我自己的经验是,很多享乐主义者,其实都深深期待一个可持续的快乐,如果你可以帮他们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快乐,他们就会放弃不可持续的快乐。但这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和很多信心。

4. 虚无主义者可以先享受快乐。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无欲无求的人,我也不相信有人可以一直痛苦,就像是人也没办法一直快乐一样。但我确实看过很多人找不到短期怎么让自己开心,也不想让长期的自己开心,然后觉得生命就是一种虚无。

虽然看起来这群人很悲催,但其实他们的结论很有可能是对的,因为我们之前的分析里面,把人生的意义和快乐,定义为让自己感到开心,多巴胺分泌,心跳加速等意义。

这是人为的定义,万一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流放者的乐园,所有人类的灵魂都是被困在太阳系里面的囚徒,我们死去后都可以进入天堂。这种可能性下,虚无主义就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无论你怎么选择,你其实都是在抗拒真正的快乐也就是死亡本身。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死亡后的世界是痛苦的么?我想你也没有。所以就像之前说的,你很难说自我成就的人就是对的,虚无主义就是错的。

一个没获得短期快乐的人,其实很难说有什么长期意义,因为你没法对于一个你不知道的东西进行想象。

但短期没有快乐有两种可能:不能,或者不想,所以我心目中也有两种虚无主义者:

不能获得短期快乐:比方说如果一个梦想可以自由奔跑的残疾人,他不能获得短期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不能。那么他肯定会觉得人生非常虚无,因为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无法做到。那么他的意义何在,这种时候你除非改变他短期的意义,就像史铁生那样,不然很难说走出虚无主义。

不想获得短期快乐:比方说佛教徒,他知道怎么获得短期的快乐,但他放弃了短期的快乐,然后他自然就会觉得色即是空,所以以前我看很多书说,佛教的教义是因为后面自己加的限制,我觉得这个说法就很不对,佛教里面虚无主义的成分,是佛教徒放弃短期快乐的因和果,绝对不是什么偶然和巧合。

当然,我相信读者也发现了,在我的世界里,我不觉得虚无主义就是错的,也不觉得自我成就就是对的。而且我给出了一个非常中庸的建议,我建议快乐多的人多思考悲伤的事情,快乐少的人多思考乐观的事情——当然这并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

但中庸之道,是对于大部分人适用的方法论,所以我选择了比较中庸的建议:

对于那些知道自己为什么放弃短期快乐,为什么放弃长期快乐的虚无主义者,我其实没有资格去建议你们做什么;

同理,对于那些知道自己为什么追求短期快乐,怎么去追求长期快乐的自我成就者,我也没有能力去建议你们做什么;

对于那些愿意牺牲自己成就子女的父母,我深深抱有敬意,也祝愿你们的奔波最后能获得好的结果;

对于那些知道自己快乐源泉的享乐主义者,我其实深深羡慕。

这是我最后想说的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神探光头妹-环球热议 2023-07-04 10:38:43
元始元年(元始) 2023-07-04 10:07:44
11只 同日停牌! 2023-07-04 10:03:37